<p id="uopnh"></p><acronym id="uopnh"><strong id="uopnh"><address id="uopnh"></address></strong></acronym>

    <td id="uopnh"></td>
    <pre id="uopnh"></pre>
  1. <acronym id="uopnh"><strong id="uopnh"></strong></acronym>
    1. <td id="uopnh"></td>
    2. 臺灣建設“新農村” 吸引年輕人“上山下鄉”
      發表時間: 2013-05-01來源:


      下鄉務農的楊從貴介紹有機水田里的菱角。


      游客喜歡到田頭吃一碗“割稻飯”。

        和大陸一樣,“三農”問題在臺灣同樣存在。上世紀70年代臺灣工商業迅速發展,城市展現“磁吸”效應,人才、資金、建設重點涌向城市。二三十年過去,農村人口老化、建設停滯、失去生機。

        重振鄉村,一方面是實現社會的公平發展,還有更實際的作用:當城市里“錢淹腳目”的榮景不再,“新農村”建設可以吸引勞動力“上山下鄉”,減輕城市的就業與人口壓力。

        10年1500億新臺幣預算

        臺灣的“新農村”建設叫農村再生,《農村再生條例》規定1500億元(新臺幣,下同)用于10年農村再生預算。這筆錢怎么花?不是自上而下規劃工程、方案,而是自下而上申請。也就是由最基層單位農村社區(自然村)提出計劃,層層上報縣、市、“農委會”,如核準,便花到了這1500億元。

        什么樣的申請會被批準呢?記者在臺南市后壁區(縣市合并前為鄉,下同)長安社區、也就是林志玲的老家,被當地熱情的大姐拉去看一個街頭小公園,她說:“這原來是一個垃圾堆,要農村再生,村民提出把這里清干凈,我們就提出申請,建了這個小花園。”這個小建設在外人看來真不起眼,但的確讓長安社區的村民舒心了不少。

        一位長跑農村的記者同行說:“這就是自下而上的好處,如果是自上而下,城里的長官或大學里的教授設計一個工程,卻未必是村民想要的,甚至還與他們的生活習慣相抵觸,與現實脫離,錢白花了。”

        “這種方式沒有缺陷嗎?”記者問。“有!自下而上申請,工程批與不批,地方的政治人物發揮不小作用,可能會把批準與選票掛鉤,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擔心,還要觀察。”

        按農村再生條例,凡鄉村的公共衛生、基礎建設、文物保存都可申請再生資金。

        成功的“無米樂”社區

        “無米樂”取代了它原有的名字:菁寮,這緣于一部紀錄電影《無米樂》,電影跟拍后壁區菁寮社區的種稻老農昆濱伯,記錄他的生活、勞作與樂天:“雖然不知道臺風、病蟲害會不會來,隨興唱歌,心情放輕松,不要想太多,這叫做無米也樂啦!”

        電影呈現的稻田風光和農家生活,點燃高度商業化的臺灣社會的懷舊情懷,菁寮一夜成名。此時人們才發現,這個老舊的鄉村深藏價值。在現代交通發展起來之前,這里曾是北上要道、集貿重鎮,有店鋪林立的嫁妝一條街,有印染、編織名產,有老教堂和百年歷史的小學校,是臺灣鄉村一座活的博物館。2007年,當時的臺南縣就在此實施農村再生,修繕嫁妝一條街上的連排二層木屋,恢復老的碾米廠、鐘表鋪、診所、紅磚三合院,這些工程不用來收門票,而是吸引藝術工作者和年輕人來此開店、辦展,形成人、文、地、產、景的良性互動。

        走在菁寮社區,你會看到電影里的昆濱伯當街賣米,文林伯牽著這個社區最后的一頭水牛走過,也會看到絡繹于途的城里人來此買米、吃“割稻飯”、逛老街、住民宿。菁寮社區的農村再生獲了不少獎,是一個成功的再生典型。“他們的確有資源,這是再生成功的關鍵。”一位臺灣同行說。

        下鄉的“知識青年

        有了人,有了年輕的知識人,鄉村才不至于沒落,否則投入多少錢都只會成為一時“政績”。記者在臺南走過幾個鄉村,大多仍然是老弱當家,寂寥冷清。在官田區遇到一位“知識青年”楊從貴,他說:“我的名字帶著我的出身,爸爸從貴州來的。”他曾在IT產業任職,還有在蘇州工作的經歷,現在在官田辦有機農場,種菱角、蓮藕、茭白、稻米,并且聯系附近采取有機耕作的農家成立“友善大地有機聯盟”,建構自種自銷自推廣的鏈條。

        官田鄉村的標志一是菱角二是水雉,菱角是特產,水雉是一種美麗的水鳥,與水田共生。但隨著農藥的使用,水雉淪為“瀕危”,引起臺灣社會的重視,有機耕作水田成為農業主管部門推動的方向。“種有機田會餓死,如果你們沒死,來找我。”楊從貴剛辦有機農場時,村里的阿伯這樣說?,F在這位阿伯也是有機農,加入了他們的“聯盟”。有機產量不高,賣相不好,如能生存下去,全靠消費者買賬,靠“新良食”運動改變消費習慣。楊從貴說,他們的聯盟不能再擴大了,因為產品會銷不出去。

        一進楊從貴的有機農場,他就打開投影機有聲有色講了一堂有機課,課堂門口放著“陪伴官田——2013認養計劃”,上面標明各種有機作物的價格、匯款方式,把購買有機作物與認養土地的觀念巧妙結合。記者回到臺北后,又收到“聯盟”的電子報,刊載“本周新品”,推廣左鄰右舍的“社區合購計劃”,這些點點滴滴都是楊從貴的苦心經營,也是只有“知識青年”才能有的作為。

        “你會買有機菜嗎?”問一位臺北的記者同行,“會,但有機菜不是到處有,而且不是你想吃什么就有什么,但碰到了會買。”

        假設北京有像有機水菱農場這樣的米、菜,有些貴,有些不好看,你會買嗎?

      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
    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,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乱码,国产成人在线免播放观看,亚洲v欧洲v日本v天堂v
      <p id="uopnh"></p><acronym id="uopnh"><strong id="uopnh"><address id="uopnh"></address></strong></acronym>

        <td id="uopnh"></td>
        <pre id="uopnh"></pre>
      1. <acronym id="uopnh"><strong id="uopnh"></strong></acronym>
        1. <td id="uopnh"></td>